若您對乳化粉還不熟悉,可先閱讀《認識乳化粉》了解基本原理與應用場景。
前言:為什麼乳化粉選型很重要?
在PVC加工領域,乳化粉(PVC Paste Resin)是配方設計的核心原料之一。其K值、黏度、粒徑分布與聚合度等技術參數,直接影響產品的發泡效果、透明度、機械強度與加工穩定性。隨著應用場景多元化,選擇合適的乳化粉已成為提升產品性能與製程效率的關鍵。
乳化粉分類:一般型與功能型
- 一般型乳化粉(General-Purpose PVC Paste Resin)
作為配方主體,廣泛應用於合成皮革、壁紙、地板、密封膠等,重點在於發泡性、透明度、機械強度與加工穩定性。
代表型號: PF621、PG680、PG740、PC750、PG770
- 功能型PVC粉(Functional PVC Resin)
具備特定功能性,通常以少量添加方式搭配使用,用於調整配方特性,如霧面效果、降黏、快速膠化等。
代表型號:KR-51(細霧特殊級)、K13S(粗霧特殊級)、KCM-12(低溫膠化)、KR-16(降黏粉)、PBM-B5F(經濟型降黏粉)
技術參數解析與比較
各型號的K值、黏度、聚合度與粒徑等技術參數,已詳列於《PVC乳化粉詳細介紹》頁面。本文將進一步說明如何根據這些參數,搭配加工方式與產品需求,進行有效選型。
加工方式選型
發泡性需求
PF621、PG680
高透明度需求
PC750
壓延
PG740、KR-16、K13S
高強度需求
PG770
降黏處理
KR-16、PBM-B5F
表面霧化
KR-51、K13S
快速膠化 / 低溫加工
KCM-12
常見加工問題與改善建議
| 問題現象 | 可能原因 | 改善建議型號 |
|---|---|---|
| 泡孔粗大、不均 | 發泡性不足、黏度不穩定 | 改用 PF621 或 PG680(高發泡性、泡孔細緻) |
| 黏度過高、流動性差 | 主粉黏度高、填料比例高 | 搭配 KR-16 或 PBM-B5F(降黏粉) |
| 表面太亮、不自然 | 粒徑太細、表面張力高 | 搭配 KR-51 或 K13S(霧面粉) |
| 膠化速度太慢 | 可塑劑比例低、粉體反應慢 | 搭配 KCM-12(快速膠化粉) |
| 表層強度不足 | 聚合度不夠、K值偏低 | 改用 PG740 或 PG770(高K值、高強度) |
| 透明度不佳 | 粒徑大、雜質多 | 改用 PC750(高透明度、高光澤) |
建議搭配實際配方比例與加工條件進行微調,必要時可聯絡聚義技術團隊提供建議。

